三街会馆(关帝庙)

开放时间

09:00 - 18:00

简介

根据第31/2018号行政法规,三街会馆(关帝庙)属於「三街会馆(关帝古庙)」。

三街会馆位於澳门议事亭前地左侧,靠近营地大街。

三街会馆初设时祗是商人议事的场所。营地大街、关前街与草堆街为澳门古老的商业中心,所有华人商贾全部集中在此经营贸易,为稳定商业秩序,三街商人常聚一起沟通商情,平抑物价。初时,商人议事场所多选在重要的庙宇中,如妈阁庙、莲峰庙等,後专设三街会馆,“前於莲峰之西,建一妈阁,於莲峰之东,建一新庙,虽客商聚会议事有所, 然往往苦其远, 而不与会者有之”,而“华人商贾,所以通货财,平竞争,联情好而孚众志者,亦不可无地以会之,此三街会馆之所由设也”,由此可知三街会馆成立的背景。

三街会馆建筑规模始建年月无从考证,仅从重修碑记中可知至迟建於清乾隆年间,此後历经数次大修,形成今日面貌。三街会馆初修在乾隆五十七年(1792),“乃经世远岁增,墙壁倾圮,栋桷崩颓,凡客若商,入而睹斯馆者,莫不以风雨飘摇为憾。爰集澳中董事,高议许相踊跃,乐为捐资,一时用鸠工人,少变其局而改创之,高其垣墉,广其座次,约数月而告竣工”,这次重修较初时规模增加。嘉庆年间,三街会馆再次衰败,“澳中之建此会馆也……为夷客商所会集之地,平争於斯,公利於斯,联情而尚义,悉於斯。倘风堕其檐,雨零其桷,鼠穴其墉,前修虽甚殷乎,後之不继,游其宇者,能勿恻然”,於是嘉庆九年(1804)进行第二次大修。道光年间三街会馆进行了第三次大修,“今道光十五年(1835)乙未,又重建之,据金一千数百有奇,十二月落成。神灵赫奕,庙貌辉煌,旁设公所,为讲信修睦之地,彬彬乎!有典有则矣”,此次大修在建筑旁增建一间公所。总之,每次大修,建筑规模都有所变化,所谓“每修必踵事增华”,以致“制日益备”。

三街会馆同时又称“关帝庙”,这是因为会馆中设有关帝神殿及财帛星君殿,以示崇敬,後因会馆为公共场所,任人入内祷拜,祀者日众,以致人们忘记它是一座会馆,而直呼其为“关帝庙”。初始,公所与庙宇合一,後於第三次大修中将两者分开,所谓“庙貌辉煌,旁设公所”,日久,三街会馆权威丧失後,公所功能退化,而庙宇成为会馆的主要功能。建筑前竖立“关圣帝君”的高脚牌,然其门楣仍有“三街会馆”四字。三街会馆之所在地原为昔日澳门之繁荣市区“荣宁坊”,故其门前之社坛现仍刻有荣宁社字样,且有联云“荣居康乐境,宁享太平年”。


建筑描述

三街会馆为一二进三间的中式建筑,屋顶为硬山式。建筑体量不大,高度不高,由青砖砌成,两边开间立面上有中式壁画,墀头上有砖雕。正屋脊上有灰雕装饰,侧墙身有简单草尾点缀。建筑结构为抬梁式。柱子一般为木柱,靠天井的柱子为方形花岗石柱。

photo
東北立面圖

photo
剖面圖